經國務院同意,《意見》于7月2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聯合印發。《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國內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到2020年,國內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時。《意見》提出了從嚴淘汰落后產能、清理整頓違規項目、嚴控新增產能規模、加快機組改造提升、規范自備電廠管理、保障電力可靠供應6項主要任務。此外,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落實“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目標任務的本年度實施方案。
努爾?白克力指出,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能源行業科學發展的深謀遠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第1次提出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目標任務,這是國務院向國內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各單位要切實統一思想認識,強化四個意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決策部署。
一、產品概述(10KV線路單相接地故障點巡檢裝置適用范圍廣泛)
近幾年來,隨著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10kV配電線路由原來的“兩線一地”供電方式改造為中性點不接地的“三相三線”供電方式。10kV配電線路供電方式的改變,增強了配電線路的絕緣水平,降低了配電線路的跳閘率,提高了供電可靠性,減少了線路損耗。但采取新的供電方式在實際運行中,經常的發生單相接地故障,特別是在大風、暴雨、冰雹、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接地故障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變電設備和配電網的可靠、經濟運行。故障發生后,由于線長范圍廣,采用以往憑經驗,分段逐段推拉,逐級桿塔檢查等傳統方法進行排查,費時費力,停電范圍大,時間長,很難快速準確查到故障點。
本公司單相接地故障定位儀用于10kV故障線路停電后快速準確定位接地點,可以實現配網設備在出現故障的情況下的快速查找。減小線路檢修人員的勞動強度,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供電可靠性和電力企業經濟效益。
二、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驟(10KV線路單相接地故障點巡檢裝置適用范圍廣泛)
農村的配網線路中更為接地十分常見,發生接地故障時,常用搖表和人工逐級登桿目測法來尋找接地故障點。我們知道,用搖表查線是要將線路反復多次切割后一段一段地搖,非常麻煩,且又非常很耗時,更何況搖表只能搖到2-3kV,對高阻接地或隱形接地故障是無能為力的;而人工逐級登桿目測法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落后的尋線方法與當今電網高度自動化水平極不相適應。無數電力工作者為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長時間的巨大努力,但至今仍然沒有滿意的結果。因而成為困擾電力部門幾十年無法解決的一個重大技術難題。
本公司利用了公司經合了國內直流接地故障定位技術、小電流接地故障定位等原理,發明了“S注入法”原理,并成功研發的“高壓恒流開路,交流信號自動跟蹤定位”技術,基于傅氏算法,開發《WBST-2000架空線纜接地故障定位儀》,在10kV(35kV)配網單相接地故障定位的作業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它解決了因長時間找不到接地故障點而不能及時恢復送電引起的的客戶投訴和因售電量減少造成的經濟效益問題;也解決了因人海戰術即人工逐級登桿查找接地故障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問題。
使用該儀器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出接地故障點。儀器內置電池供電,一次可以工作6小時以上,重量小于8公斤,實用方便,從而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并使停電查線更為準確、快捷、方便、輕松,具有傳統方法所無可比似的優越性。
2.1設備組成(10KV線路單相接地故障點巡檢裝置適用范圍廣泛)
單相接地故障點巡查裝置是由信號發生裝置、信號采集器、信號接收定位器三部分組成。
1)信號發生裝置:在故障線路停電狀態下,該裝置向10kV故障線路注入檢測信號,用以檢測接地故障。
2)信號采集器:為手持可移動測量裝置,檢測異頻電流信號用于定位單相接地點。在線路正常運行時,可實時檢測線路負荷電流。
3)信號接收定位器: 用于接收并顯示信號采集器發送異頻電流、負荷電流和鉗表電壓及本機電壓等測量數據,確定故障點方向及位置。
2.2操作原理(10KV線路單相接地故障點巡檢裝置適用范圍廣泛)
當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時,在停電狀態下,信號發生裝置向故障線路發送一個具有一定功率的異頻信號,該信號會通過接地點流向大地,即信號源、線路、接地點和大地之間形成回路。可以通過在線路任意位置檢測該信號的存在與否,判斷故障點的位置。
示意圖如下:
2.3操作步驟
第1步:確認故障線路已經停電(可用信號采集器和信號接收定位器檢測)
第2步:用信號源(信號發生裝置)向故障線路注入檢測信號
第3步:用信號采集器和信號接收定位器根據二分法檢測信號
第4步:確定故障點
三、特點及技術參數(10KV線路單相接地故障點巡檢裝置適用范圍廣泛)
3.1特點
1)通過絕緣桿操作,內部有熔斷保護裝置,操作方便可靠
2)內置內置大容量鋰電池電源(可車載充電),無需另外提供電源,使用方便,經久耐用
3)信號發生裝置可以配置一組或多組信號采集接收器,可以進一步提高查找速度
4)電流采集接收無線天線內置,確保鉗表絕緣可靠
5)背光顯示可以設置,方便夜間使用
6)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攜帶方便
3.2技術參數
1)信號發生裝置
輸出范圍:0-70mA
輸出精度:±1mA
輸出功率:50W
測量范圍:0-80k
檢測線路長度:大于100km
顯示方式:中文液晶,背光功能
LCD尺寸: 90mm*73mm
電 源:鋰電池12V12Ah
工作時間:大于4h
工作溫度:-10℃~+50℃
裝置尺寸:327mm*282mm*218mm
裝置重量:8kg
2)信號采集器
檢測方式:鉗形CT,積分方式
傳輸方式:433MHz無線傳送
傳輸距離:40m
鉗口尺寸:Φ33mm
測量范圍:0.1mA-100.0mA(異頻電流)
1A-600A(負荷電流)
測試精度:±%
工作時間:大于10h
裝置尺寸:255mm*76mm*31mm
電 源:堿性干電池1.5V*4
裝置重量: 340g
3)信號接收定位器
顯示方式:中文液晶,背光功能
工作時間:大于10h
LCD尺寸:54mm*50mm
裝置尺寸:204mm*100mm*35mm
電 源:堿性干電池1.5V*5
裝置重量: 360g
努爾?白克力指出,今年是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全方位啟動的一年,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責任重大,各單位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扎實推進相關工作:
一要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牽頭建立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協調機制,與國務院國資委、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加強溝通協調,督促具體任務落實。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負總責。發電企業承擔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主體落實責任。
二要分解落實責任,按期完成任務。堅決按時完成“淘汰、停建、緩建5000萬千瓦以上煤電產能”的年度目標任務,責任層層細化、逐級分解,確保任務落實、責任清晰、進度可控。
三要加強監督檢查。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任務落實情況已經列為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部門間協同監管機制,加大對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的監督檢查。地方各級發展改革、能源部門和相關領域執法監督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對督查核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四要確保平穩有序。地方和企業要把工作做實做細,支持企業做好項目淘汰、停建、緩建善后事宜,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人員安置方案、資產處置方案。要緊密跟蹤電力供需形勢變化,切實保障電力可靠穩定供應。
五要加強輿情監測,營造良好氛圍。運用新聞發布會、媒體通氣會、現場交流會等多種形式,解讀相關政策措施,正面引導社會輿論,凝聚社會各界對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的共識。
揚州萬寶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